2025年08月21日 15:01点击:

燕山大学诚聘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第四批)

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来校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燕山大学进行了博士后引才待遇的改革,现面向国内外招聘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诚邀有志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青年博士加盟我校博士后队伍,施展才华,共谋发展。

一、薪酬待遇及工作保障

(一)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享受学校同职级正式职工待遇。

(二)工资待遇+奖励

两年最高可达60万元,含讲师待遇+中期考核奖励(一次性奖励理工类10万元、人文社科和经管类6万元)+出站考核奖励(一次性奖励理工类28万元、人文社科和经管类24万元)。以上涉及金额均为税前待遇。

(三)年度绩效:在站期间享受教学和科研等工作量绩效奖励

(四)团队奖励:与各团队负责人协商确定

(五)项目申报:支持各类博士后项目和资助计划项目的申报

(六)学校按照规定为全职博士后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

(七)为符合条件的博士后提供教职工宿舍。

(八)协助安排其配偶的临时工作,职称评审,子女入园、入学等政策与在职教职工相同。

(九)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全方位助力青年人才成长。

二、申请条件

(一)思想政治素质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遵守师德行为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

(二)原则上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

(三)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已在相关领域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四)流动站或团队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部分团队及带头人介绍、招聘方向

一)吕博团队介绍

电化学冶金与热处理团队隶属于张福成院士领衔的钢铁冶金及热加工技术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钢铁材料、绿色低碳冶炼技术、力学冶金技术、电化学界面工程动力学,以及新能源技术等。团队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教育部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并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本团队秉承“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念,以“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高质化”为导向,围绕钢铁冶金及热加工技术的前沿方向、及其衍生产业新方向开展前瞻性课题研究,致力于推动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团队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打造全国领先的基于冶金产业的科研创新平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在人才培养方面,团队注重理论基础、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钢铁及其相关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为行业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团队带头人简介

吕博,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首批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和企业攻关项目15项。研究成果分别获2017年和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84篇,授权发明专利29项,参与制定企业标准2部。研究成果在中铁山桥、中铁宝桥、河钢集团等企业获得广泛应用。

聘方向1.熔盐电化学方向;3.规模化水系储能方向;2.动力电池材料回收方向; 4.电解水催化方向;5.力学冶金技术方向;6.钢铁材料方向。

(二)白振华团队介绍

白振华教授团队共有9人,其中教授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河北省省管专家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一层次人才1人;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及发明二等奖11项,其他省部级奖及教学成果奖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重点联合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与企业合作项目200余项,出版教材、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转化专利60余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精密成形及质量智能控制。团队已在冷轧控制系统、超薄高宽厚比高品质冷轧板带高效生产关键技术、智能高效连铸技术、智能轧制技术、航空有色合金先进成形制造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成果,并与宝钢、鞍钢、河钢、首钢等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各类研究生及博士后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科研资源与发展机会。

团队带头人简介

白振华,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燕山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从事冷轧、热轧、退火、平整、二次冷轧、涂镀过程产品质量控制等领域研究,主持及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河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等省级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20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被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项);曾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2016年度中国产学研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2019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20及2021年度中国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主持2020年度中国优秀专利奖1项;主持2015、2016、2017、2019及2021年度河北省技术发明奖及进步二等奖各1项;主要参加2021年度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2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4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2018年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9年入选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曾获“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者”等各类荣誉称号10余项。

招聘方向:金属材料精密成形及质量智能控制或相关专业方向。

(二)李世勇团队介绍

数据科学与智能决策团队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主要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数据要素流通与定价、服务计算与云边协同等领域相关工作,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5项,拥有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6人次,获得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

团队带头人简介

李世勇教授,博士生导师,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部主任,燕山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主任,燕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燕山大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数据要素流通与定价、服务计算与云边协同。近年来在国内外管理科学、信息科学、数学等领域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中科院1区、中科院TOP、FMS等期刊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8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入选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优青获得者、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全国百名优秀博士后基金获得者。兼任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行为运筹与管理分会理事。

招聘方向: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数据要素流通与定价、服务计算与云边协同

四)张敬伟团队介绍

创新与创业管理研究团队由7名教授、副教授、讲师以及30余位博硕士研究生组成。团队重点围绕新企业(包括专精特新企业)创业与成长、创业认知与决策、商业模式创新与商业生态系统、科学创业与机会开发、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等前沿议题开展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含重点项目1项)以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管理学顶级期刊《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以及《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大报大刊发表论文130余篇,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企业管理研究》等转载近10篇。能够为各类研究生及博士后培养提供充足的科研资源与发展机会。

团队带头人简介

张敬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燕山大学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工商管理学科部主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管理研究方法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入选河北省“三三三工程”人才、河北省高等学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河北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面青项目获得连续资助),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等FMS T1期刊等发表论文80余篇,被引3000+,获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外国经济与管理》创刊40周年优秀论文等荣誉。

招聘方向:创业管理、创新管理、战略管理

五)董锋团队介绍

团队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河北省现代港口煤炭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燕山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汇聚了能源环境管理、资源环境政策等领域的中青年骨干。

团队带头人简介

董锋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和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江苏紫金文化英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目前担任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副院长,是《Energy Economics》《Energy Policy》《Ecological Economics》等近百份SCI/SSCI期刊和《中国科学院院刊》《运筹与管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国内期刊审稿专家。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低碳经济、能源金融、评价理论与方法、优化理论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课题。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Energy Economics》《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Applied Energy》《Energy Policy》《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Energy》《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运筹与管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公开发表SCI/SSCI/CSSCI等论文13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或高被引论文。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主笔的20余项决策咨询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批示或采纳。

招聘方向:能源环境管理、复杂系统建模、数理统计管理、数量经济学、能源金融等具备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教育经历者优先考虑。

六)刘海鸥团队介绍

数字经济与信息资源管理团队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主要开展区块链与数字金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字营销与数据治理、社交网络与信息传播等领域相关研究工作。团队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1项,拥有河北省政府参事、民建中央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民建中央抗击疫情先进个人、河北省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等6人次,获得CTTI智库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2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团队带头人简介

刘海鸥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中心主题案例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优秀评审专家,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河北省三三三高层次人才,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两项,教育部等其他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SSCI、SCI、CSSCI等论文100余篇,获得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两次(排名第一),撰写资政报告被全国政协、民建中央、省长、副省长等采纳40余份,多次获得省参政议政先进个人荣誉称号。50余篇原创案例入选教育部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库、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等,两次获得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奖,三次获得清华大学卓越者案例大赛卓越奖,原创案例获得《哈佛商业评论》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中国管理实践至高荣誉)。

招聘方向:从事电子商务、人工智能、数字赋能与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七)李春林团队介绍

李春林教授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团队隶属于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科,依托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研究基地,致力于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高等教育数字化、高校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团队现有成员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批资政报告10份,科研成果获得厅级以上奖项6项。培养在读学术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30余人。团队现有师资结构和科研平台,可为相关领域研究生和博士后培养提供充足资源。

团队带头人介绍

李春林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燕山大学“新锐工程”人才、燕山学者优秀人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9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大学教育科学》《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获副省级以上领导批示资政报告3份。学术成果先后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招聘方向: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数字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相关研究方向。

四、各流动站联系方式

序号

博士后流动站名称

联系人及方式

1

机械工程

李   鹏0335-8074783

2

材料科学与工程

王少飞0335-8074631

3

控制科学与工程

王慧娟0335-8057041

4

仪器科学与技术

5

电气工程

6

电子科学与技术

张   炳0335-8047606

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

力学

马   杰0335-8057101

9

化学工程与技术

邢   倩0335-8061569

10

管理科学与工程

房俊峰0335-8387691

11

物理学

牛金学0335-8057027

12

公共管理学

赵兴华0335-8062620

五、燕山大学简介

燕山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占地面积4000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40000人。现有教职工3200人,包含专职教师2200人,其中,教授568人,副教授678人。教师中含博士生导师528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席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人选19人,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0人。

学校设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60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个学科门类共同发展的学科格局;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和16个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排名已进入全球前1‰。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跻身中国高校第一方阵,部分学科实现跨级提升。

学校建有亚稳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起重机械关键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制造成形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和材料科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以及69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和26个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燕山大学出版社;是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科技服务业行业试点单位、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学校在重型机械成套设备、亚稳材料科学与技术、并联机器人理论与技术、流体传动与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精密塑性成型技术、大型锻件锻造工艺与热处理技术、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与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900余项。2013年和2014年,学校连续有2项科研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合作科研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学校主动顺应新时代、新科技、新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促进科学研究的交叉融合和协调发展,布局新兴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以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产出一流科研成果为目标,重点布局建设“四个研究院、四个中心”,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双碳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特种运载装备研究中心、先进结构材料中心。这些新科研机构的建设将对打造学科高峰、培养顶尖人才、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