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自2017年10月25日起,对我校“兼具高强度、高硬度和高弹性恢复的新型碳”项目和“复杂环境下特大工程运输装备机电液创新设计”项目申报2017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情况,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自公示之日起7日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申报项目持有异议的,应当以真实身份书面向科学技术研究院成果平台办公室(世纪楼1005,电话:8074983)提出。科学技术研究院将按规定对异议人(单位)身份予以保护。凡匿名异议将不予受理。
项目名称:兼具高强度、高硬度和高弹性恢复的新型碳
申报单位:燕山大学
所属领域:材料
主要完成人:赵智胜、田永君、何巨龙、于栋利、胡盟、胡文涛、Timothy A. Strobel、徐波、柳忠元、黄建宇
合作单位: 燕山大学、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上海高压科学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项目简介:碳具有石墨、金刚石、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多种同素异形体。众所周知,石墨在高压下可以变成金刚石。对于高温高压截获的亚稳相,其晶体结构往往跟初始前驱体的结构、压力温度条件密切相关,这为探索新型碳材料提供了机会。本研究采用玻璃碳合成出了一类sp2和sp3混合杂化的新型碳,为碳家族添加了一类新成员。这类碳材料被称为压缩玻璃碳,具有奇异的性能组合:密度和导电性与石墨相近;压缩强度可达9GPa,明显高于金属和陶瓷材料;比强度是碳纤维、聚晶金刚石、碳化硅和碳化硼陶瓷的2倍以上;硬度与宝石相当,可刻划碳化硅单晶;局部变形的压入弹性恢复率在70%以上,高于形状记忆合金和有机橡胶。这类轻质、超强、高硬、高弹、导电的新型碳在诸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该工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 3,e1603213 (2017)]上。Science杂志的This Week in Science栏目以“玻璃碳到混合碳”为题进行了专门介绍。文中指出“sp2和sp3共存的碳材料是材料学家梦寐以求的”,“本研究确立了创造以前无法实现的性能组合的碳基块材路线图”。Science、Sciencedaily、Science Alert、Phys.org、Nano Today、Materials Today、IEEE Engineering 360、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Wissenschaft aktuell、NASA Tech Briefs、Industrie & Technologies、Daily Mail、参考消息、新华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科技部等来自18个国家的70多家杂志和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和转载。
项目名称:复杂环境下特大工程运输装备机电液创新设计
申报单位:燕山大学
所属领域:机械
主要完成人:赵静一、郭锐、王金祥、卢明立、周生保、王大江、康绍鹏、蔡伟
合作单位:燕山大学、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天明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海鹏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燕山大学赵静一教授科研团队和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结成密切合作的产学研伙伴,建立研发中心,为支撑服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电液创新设计关键技术,开辟了工程机械新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依托团队机电液系统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建立大型工程运输车辆数字化的可靠性设计平台,完善了新产品研发的加工、制造、安装和调试阶段的工艺规范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研发了多车联合作业的液压系统群协调控制技术,发明了分体式遥控操作超低巷道运输平台,首创运输车动车组概念;研发了多类大型工程运输车辆的远程状态监测系统,发明液压有源测试仪,提供大型工程运输车辆故障诊断新方法,为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液压促动器可靠性研究提供现场监测实验。“大型工程运输车辆机电液创新设计及工程应用”于2017年3月由机械工业科技成果评估中心组织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研发的重大装备和大型成套设备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大型工程运输车辆机电液创新设计及工程应用”于2017年9月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型工程运输装备产学研合作创新设计与应用”获得2017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与科研团队联合申报的“盾构再制造绿色关键工艺突破”获得第七届绿色制造科技进步二等奖。
燕山大学
2017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