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经过激烈的角逐,2025年 “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英语短视频大赛燕山大学选拔赛于9月20日落下帷幕。来自全校40个专业团队获奖情况如下:金奖3个团队,银奖4个团队,铜奖4个团队,共计11个团队获奖。其中金奖团队推荐进入省级赛事,具体获奖名单详见下表。作品名称负责人获奖等级备注Wonder-Grape-Land of Millennium千年时光中的世外“萄”源白蕴哲金奖推荐省级“美丽中国”我的每一步,...
广大师生、校友,社会大众: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决策部署,紧密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科技资源共享、科普协同推进”的工作要求,燕山大学拟邀请中国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专家联合开展燕山大学第二届京津冀物理、智能制造科普系列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下:一、活动主题:服务地方科技发展 提升全民...
各位同学:经过激烈的角逐,2025 年“外教社杯”“讲述中国传播中国”短视频大赛燕山大学选拔赛于9月17日落下帷幕。来自全校60个专业团队获奖情况如下:一等奖5个团队,二等奖5个团队,三等奖5个团队,共计15个团队获奖。其中一等奖团队推荐进入省级赛事,具体获奖名单详见下表。作品名称负责人获奖等级备注一靴护山河张子涵一等奖推荐省级翰墨无界王利丹一等奖推荐省级中国茶香林佳映一等奖推荐省级划时代的长城霍一哲一等奖推...
各位同学:经过激烈的角逐,2025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燕山大学初赛于9月13日落下帷幕。现将比赛结果公布如下:专业组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非专业组一等奖7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9人,共计29人获奖(具体获奖名单详见附件)。因演讲比赛属于一类创新创业竞赛,参加比赛获奖的同学均可加双创学分1.5分,参加比赛未获奖的同学可加双创学分0.5分,缺考同学不得分。获奖学分将由创新创业教育与指...
各位同学:经过激烈角逐,第二届“外教社杯”河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燕山大学选拔赛于9月11日落下帷幕。来自全校30个团队获奖情况如下:一等奖2个团队,二等奖4个团队,三等奖4个团队,共计10个团队获奖(具体获奖名单详见附件)。因跨文化能力大赛属于一类创新创业竞赛,参赛并获奖同学可加双创学分1.5学分,参赛未获奖同学可加双创学分0.5分。获奖学分将由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中心和外国语学院统一导入双创系统,学生无...
各位老师、同学:燕山大学物理实验科普实践基地先后被秦皇岛市科协认定为“秦皇岛市科普教育基地”(2017年)、“秦皇岛市科学素质教育基地”(2017年)、“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2020年第一批),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了提高科普实践基地利用率,增强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利用科普平台探索实验室开放新模式,2025年秋季学期将继续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物理实验科普实践基地,欢迎广大师生组团或个人前来...
全校师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力量根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养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思政实践育人作用,结合学科特色,在第四教学楼走廊里,悬挂了278幅主题画作,以其不断丰富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表现形式,探索多维路径、拓展多元场域,营造“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文化育人良好氛围。为...
全校师生、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2025年是燕山大学建校溯源105周年、独立办学65周年、扎根河北40周年,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创新、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指示精神,推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进一步助力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将于2025年9月13日-14日在燕山大学东校区6个场馆举办为期2天的科普开放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及...
各位同学:2025年“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演讲赛项燕山大学初赛的报名工作已经结束。我校初赛定于9月13日周六晚上19点举行,具体安排如下:英语专业组:人文馆416;非英语专业组:一组人文馆416;二组人文馆417;三组人文馆420;演讲题目:Strike the Waves: _____演讲时间:3分钟;演讲要求:脱稿演讲,着装整洁;其他事宜:本次比赛只限燕山大学本科生参加,研究生等待相关负责部门通知进行...
全校师生:“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是学校认定的一类创新创业竞赛。竞赛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高素质人才培养,为全国高校师生提供一个展示跨文化沟通能力、交流跨文化教学经验的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充分发挥大赛的育人功能,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具有中国情怀...